您现在的位置: 广西质量协会>>品牌管理>>正文
三个小故事让您理解精益生产
2015-01-10来源:人才管理资讯
故事一:
1950 年,26 岁的田口先生是日本一个企业里的小小助理工程师。当时,他父亲开办一个烧砖企业出了问题,泥块用火来烧,由于火力均匀,这边烧好了,那边还生;那边烧熟了,这边就烧焦了。本来要烧 1000 块砖,只能烧好 300 块。他的父亲就请教专家,专家说:你出钱我,我帮你换一个新的砖窑就可以了。田口的父亲没有那么多钱,认为砖块烧的好坏是一个不可控因素。但是田口先生认为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。他主张砖块做好后,不必一律晒上 10 天再摆进砖窑,火比较大的区域晒上 5 天就可以了,这样一试,结果烧 1000 块砖,有 800 块是好的了!
点评:
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要调配资源,善于运用手上的力量克服不可控制的环境变化。
故事二:
一家企业的生产线有很多步骤,A 步骤需要 5 个小时,B 需要 3 个小时,C 步骤需要 2 个小时,如果三个步骤同时开工,毫无疑问会造成大量浪费。这就好比去某地会合,从 A 单位出发要花 5 小时,B 单位要花 3 小时,C 单位要花 2 小时,如果这三个单位同时出发,B 和 C 早早到了,就要浪费许多时间等 A 到来。在这家企业中,A 步骤的 5 小时叫做核心流程,只要抓住这个核心步骤,让 A 步骤立刻开工,过 2 个小时 B 步骤开工,再过 1 个小时 C 步骤开工,就能够同时完成。平衡比盲目追求劳动效率更重要!
在生产中,不太可能每个步骤都是一次性完成,因此不能仅凭开工早晚来实现产线平衡。精益生产通过计算各步骤生产节拍,合理安排各步骤人数来实现生产线平衡。
故事三:
一个车间是长方形的,饮水机放在南北两侧。对于靠近饮水机的员工来说,当他们需要添加饮水时,就路程来说是方便多了。但是对于处在中间三分之一区域的员工来说,往南或往北,距离都是一样的。员工们有个很好的习惯,就是除非饮水机上的绿灯亮了(表示水已经煮开),他们才会去添水,否则就会等待,直到红灯熄灭。对于南北两处的人员,当他们走到饮水机前,发现红灯还亮着的时候,往往就是再走回头。但是对中间区域的员工来说,再走回头路,实在是一段遥远的路程。
有一天,负责中间区域生产线的主管跑来跟生产经理说:" 我的组员只要一离开岗位去倒茶水,没有 10 分钟是回不来的!"" 为什么?" 生产经理问。" 因为他们要嘛在哪里等绿灯亮,要嘛就趁机会上个洗手间,反正水要开没那么快!"
这位组长有几天被这种糟糕的生产效率逼急了,就找生产经理。于是生产经理找来大家讨论这个问题。
" 没有办法!" 电工先这样说:" 一定要走到饮水机前才能知道水到底开了没有。"
" 那就在车间中央再装一台饮水机。" 那位组长这样提议。
" 不行!" 责安全生产的人首先反对:" 那是违反安全规定的。"
" 水开没开怎么确认?" 生产经理问。
" …… " 他们瞪大眼睛地看着生产经理,好像对于生产经理这样 " 幼稚 " 的话感到丧气。
" 看饮水机上的指示灯是亮红灯还是亮绿灯啊…… " 电工这样说。
" 什么时候看哪?" 生产经理又问。
" 走近饮水机的时候啊!" 电工一脸无语的表情。
" 一定要走近饮水机才看得到吗?" 生产经理又问。
" 啊…… " 他们张大嘴巴,表情很难形容,好像是被生产经理搞得快发神经,好像是有所顿悟的样子。
后来他们把饮水机那个显示红绿灯的线路延长出来,装上一个大红灯泡,挂在饮水机的上头。
从此,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个红灯泡,只要它还亮着的,那就表示水还没开哪!因此,就有很多人连头也不抬的问他们组长:" 水开了没?" 然后继续工作。